新華社杭州10月31日電 題:別金庸:游俠傳有家國情
新華社記者馮源
“飛雪連天射白鹿,笑書神俠倚碧鴛”,一副并不工整的對聯(lián),濃縮了一十四部武俠經(jīng)典,營造了千秋家國英雄夢。94歲高齡的金庸先生在香港辭世,“金大俠”與我們就此別過。
法國大文學(xué)家巴爾扎克說過,小說被認(rèn)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。
金庸小說,首先是一章中國當(dāng)代文學(xué)史。從首部作品問世算起,60余年間,它們光大了中國通俗文學(xué)的傳統(tǒng),成為全球華語文學(xué)的一張名片。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,只要有華人群體,就必然有金庸的讀者。華人相聚,不問家鄉(xiāng),不分職業(yè),哪怕素昧平生,縱使政見不同,只要提起金庸的作品,就會心生惺惺相惜之念。
金庸小說,也是一章傳統(tǒng)文化的回歸史。在他的筆下,既有家鄉(xiāng)海寧的夜半潮聲,也有負(fù)笈地衢州的爛柯對局,從白山黑水到蒼山洱海,從天山塞北到巴蜀臺海,名山大川、名勝古跡盡收卷中,讀之者無不為中華文化之精、山川之美而心馳神往。
金庸小說,還是一章民族心性的啟蒙史。少年心,英雄夢。隨著金庸走筆如龍,歷史事跡、稗官掌故信手拈來,虛構(gòu)角色與真實人物穿插在文本之中,傳遞著“俠之大者,為國為民”的氣概,在年少的心胸中播下浩然正氣的種子。
金庸小說,更是一章中國文化開放史。40年前,大門初啟,伴隨同題材改編的影視劇作品,金庸小說開始進入祖國內(nèi)地。不少讀者也因此首次知道了香江流淌著與長江、黃河一樣的炎黃血脈,對“東方之珠”更生親近之感。而一些外國讀者從武俠文化入手,對中華文化興趣也日益濃厚。根植于深厚的中華文化土壤,又沐浴了全球文化交流的風(fēng)尚,從某種意義上講,金庸和他的作品既推動了大中華文化圈的交融互鑒,又是這段交融互鑒歷史的見證者,也同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葉書簡。
“文章功用不經(jīng)世,何異絲窠綴露珠”。金庸和他的作品真正感染我們的,是鼓蕩其中的浩然正氣、家國情懷。它來自中國的文化血脈,給國人以文化的溫暖。文學(xué)的天空星斗明滅,人間的豪情馳騁縱橫。
-
大數(shù)據(jù)"坑熟客",技術(shù)之罪需規(guī)則規(guī)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(xué)校只剩一名學(xué)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