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落在角落里的不可計數(shù)的善舉,讓我們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溫暖,越來越和諧
平凡的善舉,堅持幾十年,乃至一生,便是偉大。
三九天清晨4點半,這是沈陽一年中最冷的日子、一天中最冷的時間。天還漆黑,大東區(qū)保潔員趙永久就穿上厚重的棉服,開始做清潔。
這樣的勞動者群體是一座座城市的地基,是值得尊重的群體。而趙永久令人感動之處還在于,他在日子并不寬裕的情況下,堅持每月拿出1/3的收入資助貧困學生。30年間,捐出18萬元,累計資助45名學生。
以世俗眼光衡量,趙永久過得很“苦”。33年來,他從沒進商場給自己買過新衣,全家曾多年租住在一個30平方米的房子里,至今仍住在公租房。然而,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勞動者,以其博大的情懷、體量雖小卻直抵人心的善舉,帶給沈陽這座800多萬人口的城市以巨大的溫暖和力量。他的行為,給慈善的本質(zhì)做出了溫暖的注腳。
行善路上,趙永久不是獨行人。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有連續(xù)幾十年資助貧困學子的“當代雷鋒”郭明義,還有蹬三輪車撿破爛資助貧困生的白方禮老人,還有多次匿名捐贈善款的“微塵”……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、人格的魅力,進而帶動了全社會行善的風氣。
慈善本就是一種自發(fā)行為,就像“今天穿什么衣服”“吃什么東西”一樣平常。它很普通,并非有錢人的專利,也不是說只有捐錢捐物才是慈善。大災大難的時候,企業(yè)和個人捐錢是慈善,志愿者在災區(qū)搬水搬物,也是慈善。平常生活中,有人問路幫指下路,有人摔倒扶起來,這些都是慈善。
如今,那些如春天的小草一樣生長旺盛的善心善舉,可以說比比皆是。對很多人來說,資助貧困兒童、貧困家庭等善舉,正在日益成為一種生活態(tài)度、一種生活方式。
筆者身邊就有不少朋友,每年至少拿出幾天時間,帶著孩子,到結(jié)對子的貧困家庭里去看望;還有很多朋友做各種義工,比如去福利院照顧老人,去孤兒院幫助兒童等等。這些散落在社會不同角落里的不可計數(shù)的善舉,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的意義,同時也讓我們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溫暖,越來越和諧。(魯平)
-
大數(shù)據(jù)"坑熟客",技術(shù)之罪需規(guī)則規(guī)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