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臺北8月4日電(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)巷口臨街的鋪面一半是海鮮攤,一半是豬肉攤,走進狹窄的通道,里面還有個擺滿蔬菜的菜攤。
“我們這里很擠?!睙崆榈暮ur攤女主人陳太太一邊敲著鮮蛤,一邊說。臨近中午,只做早市的店鋪正準備收攤,她要找出不新鮮的蛤,“不新鮮的蛤不好賣給客人”。
賣海鮮40多年,陳太太和丈夫林先生養(yǎng)大了一對子女,還在新店擁有了自己的住房。她指著馬路對面的舊樓房說,下個月他們要搬到這棟樓上新買的房子里,“近,擺攤更方便”。
“還有豬肉嗎?”住附近的阿姨大老遠喊著豬肉攤的攤主阿富。
阿富的攤檔早已收拾干凈,還出門送了一家老客戶訂的豬肉和排骨。販賣豬肉的原木案板上,擺放著兩把錚亮的刀和幾個掛肉的鐵鉤。
“有啊!你要多少?”在后面幫忙做午飯的阿富迎上前去,從冰箱里取出豬肉,按照客人的要求切了一塊肉,稱秤后主動抹掉了要價的零頭,還拿起兩塊肉皮送給客人回家喂狗。
年過半百的阿富獨自看著這個肉攤。老婆在另一個傳統(tǒng)市場也擺了個肉攤。“每天7點多就來,一直忙到中午12點?!毕挛绨⒏痪突丶倚?。
屋里擺菜攤的金霜嫂,雖然滿頭白發(fā),但干起活來也是手腳靈便的勤快人。金霜嫂是臺北本地人,話不多卻也熱情。阿富說,一起在這里擺攤十多年了,“連我都不知道金霜嫂姓什么,只是叫她金霜嫂就好”。
他們的午飯,大多時候由金霜嫂來燒制。阿富提供骨頭和肉,陳太太家提供海鮮,加上金霜嫂的韭菜、豆芽、豆腐,實實在在的一鍋,無論搭配米飯或者面條,都堪稱美味。
一會兒過馬路在電線桿上的晾衣繩上掛上洗好的衣服,一會兒又跟街坊鄰居打招呼聊天,81歲的柯阿嬤是這鋪面房的主人。
她從高雄嫁來新店后置下這臨街的房子。樓下出租,樓上住人??掳叩睦习榘c瘓在床30多年,都由柯阿嬤照顧護理。前些年,柯阿嬤還去過北京旅游?!艾F(xiàn)在腿不行了,加上得了癌癥,第一次發(fā)現(xiàn)后動手術,做了化療;第二次手術也不愿意做了。”柯阿嬤笑笑說,“我老伴兒命硬,在床上躺了幾十年,我命更硬?!?/p>
不多時,海鮮攤陳太太的丈夫騎著摩托車回來了;忙了一會兒,金霜嫂的午餐也做好了。滿滿的一盆海鮮豬肉蔬菜,滿滿的一盆面條,大家在逼仄、雜亂卻有序的小店里,各自找位置坐下,品嘗金霜嫂的手藝。
不時有街坊路過打招呼:“吃海鮮???”陳太太就會捧著碗熱情相邀:“要不要進來吃一碗!”據(jù)說有些搬走了的街坊還會驅車前來,跟他們買菜、聊天。
十多年來,小市場里四家沒有血緣關系的人,只要開業(yè)就會每天中午同吃一鍋飯。而小市場也早已成了小巷不可或缺的存在。
-
大數(shù)據(jù)"坑熟客",技術之罪需規(guī)則規(guī)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量發(fā)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